《中国疫苗行业国际合作发展报告2023》发布 |
![]() |
近日,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国际合作促进分会(以下简称“国促分会”)在第22届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期间举办了“疫苗国际合作生态研讨论坛”,并在论坛上发布和解读了《中国疫苗行业国际合作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
据介绍,报告对全球疫苗产业和市场机遇进行了分析和扫描,梳理了企业出海路径和痛点,并提供了应对这些挑战的系统性建议。
报告认为,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国际化将成为中国疫苗企业的“必修课”。“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中国疫苗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国促分会副秘书长、中义北京健康研究院高级战略官麻海虹说,在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支持下,国促分会将搭建一个疫苗行业学术交流及产业合作的国际性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助力中国疫苗企业出海,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报告梳理出中国疫苗企业出海的“七大路径”,按成熟度分为高、中、低三档。其中,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进入国际采购,属于高成熟度路径之一。自2013年首支国产疫苗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起,中国疫苗已有10个品规通过预认证。在不断探索中,疫苗企业逐渐意识到,预认证是进入中低收入市场的敲门砖和企业出海能力的试金石;同时预认证也让企业在商业价值上得到回报。
报告还总结了中国疫苗企业出海的“五大痛点”,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在内部层面,高层意识和国际化策略缺位、国际化和核心业务能力待提升、监管政策与产业国际化待协调等是中国疫苗企业普遍面临的挑战。在外部层面,本地合作方网络搭建大多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当地资源和人才常常掣肘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针对这些具有普遍共性的挑战,报告为中国疫苗企业提供了三条建议。一是转变出海观念,量身定制策略。公司决策者应不断拓宽国际化视野,建立“价值化”、“系统化”和“长期化”的三重国际化观念。
二是加强与监管沟通,共寻解题方案。领先企业可加强沟通达成行业共识,讨论最迫切的议题,争取与监管机构的沟通讨论。换位思考理解疫苗产品的特殊性和小众性,理解监管风险控制的底线,争取适宜的创新和试点空间。
三是企业需要提升核心能力,参与国际社群。志在走向国际的疫苗企业应从今天起在内部能力、海外市场双管齐下做到“内外兼修”,积极参与国际活动与社区建设,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颇有裨益。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你想晓得的生养保险政策都在这里!一文读懂→ (2025-05-06)
- 海南推出“工信8+2”政策系统 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倒退 (2025-04-30)
-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2025-04-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